n136496

[月亮]我们的稀土公司都在赔钱?想不通这么紧俏的战略资源,怎么会让企业亏本经营?

[月亮]我们的稀土公司都在赔钱?想不通这么紧俏的战略资源,怎么会让企业亏本经营?别人卡我们脖子时,产品可以漫天要价,我们为啥要赔钱赚吆喝呢?稀土可是高科技产业的命脉,咋就落得个“卖白菜价”的下场?   要说稀土的珍贵,举几个例子就明白了。比如核磁共振仪,在中国实现自主研发之前,美国卖给我们一台要三千两百万,而我们自己造的机器,成本仅两百六十万,价格差了八倍多。   盾构机也一样,没能自产时,德国一台报价三亿五千万。如今中国造的普通型号只要两千五百万,复杂点的也不过五千万,仅为德国的七分之一。别人靠技术优势狮子大开口,我们手握稀土这样的稀缺资源,却长期“卖白菜价”,这差距让人不服。   稀土被称作“工业维生素”,从智能手机、电动车到军工装备,处处离不开它。中国拥有全球最丰富的稀土资源,尤其是性能优越的中重稀土,储量占世界主导地位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高科技产业兴起,稀土需求暴增。   国内许多地方看到商机,稀土矿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。但由于缺乏统一管理,大量小矿山粗放开采,破坏环境不说,还导致供应过剩。企业为抢订单,陷入恶性价格战,稀土价格一降再降。国外买家趁机低价囤货,中国企业却背负环境污染和资源损耗的代价,利润微薄甚至亏本。   更要命的是,稀土产业链的高价值环节,比如生产永磁材料、催化剂等高科技产品,长期被美、日、德等国垄断。中国只能出口廉价原料,国外用这些原料做出高价产品,再卖回给我们。   这种格局让稀土企业深陷亏损。国家逐渐出手整顿,限制开采总量,关停不合规小矿山,整合形成几大稀土集团。这些集团统一对外,提升议价能力,同时加大研发,力求突破高端技术。   整顿之路并不平坦。地方小矿山涉及就业和财政,关停阻力不小,还有非法开采和走私扰乱市场。国际上,当中国收紧稀土出口时,美国、欧盟、日本将中国告到WTO,指责出口限制推高全球稀土价格。WTO裁定中国措施违规,这场争端暴露了行政手段的局限性。真正的出路,还是要靠技术和产业链实力。   多年努力后,中国稀土产业迎来转机。如今,中国不仅是最大生产国,也是最大消费国和应用国。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等领域,技术已全球领先。过去我们求人买原料,现在全球高科技企业依赖中国的稀土产品。   这让稀土在贸易谈判中成为强有力的筹码。从“卖土”到掌握全产业链,稀土的逆袭说明,核心技术才是制胜关键。核磁共振仪、盾构机的突破,也印证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。   这段从亏损到盈利的历程,展现了一个产业从低谷到崛起的艰辛。大家对稀土产业的转变有啥想法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