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三阅兵即将举行,可令人意外的是,国务院官宣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消息,不是说装备,也不是说方队,而是邀请了“国民党抗战老兵到场参观”,因为中国的抗战,是全民族的抗战,有他们的功劳。 要知道,这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头一遭,这些被称为 “国军老兵” 的老人,平均年龄都 90 多岁了,他们身上承载着一段特殊的历史记忆。 从淞沪会战到台儿庄战役,从远征军入缅作战到滇西反攻,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承担了巨大牺牲。 国民革命军第 20 军 135 师师长杨汉忠,1937 年率部徒步 24 天从贵州抵达淞沪战场,在蕰藻浜战役中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,全师伤亡超八成。 这些老兵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线,380 万国民党官兵在抗战中为国捐躯,占中国军队总伤亡的三分之二。 邀请国民党老兵观礼,是对历史的尊重与缅怀。2015 年阅兵领导小组明确表示,中国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,国民党军队发挥了重要作用。 此前大陆已将国民党将士纳入抗日英烈名录,在多地修建正面战场纪念馆,并为幸存老兵提供生活保障。 这种转变体现了执政党正视历史的胸怀,正如抗战纪念馆副馆长李宗远所说:“全民族抗战的意涵,需要还原历史全貌。” 近年来两岸关系虽受 “台独” 干扰,但民间交流从未中断。2025 年海峡论坛吸引 7000 余名台胞参与,其中不少人专程前来祭拜抗战先烈。 邀请老兵观礼,正是通过共同历史记忆拉近两岸距离。正如马英九在海峡论坛上所言:“两岸关系发展的关键在民心向背,历史大势不可逆转。” 国际社会对此也给予高度评价,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认为,阅兵是对英雄主义的庆祝,提醒人们战争的恐怖。俄罗斯驻华大使则指出,中俄共同参与阅兵彰显了捍卫和平的决心。 这种国际共鸣,让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更加凸显。中国以 3500 万军民伤亡的代价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,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。 然而,这一历史性举动背后也面临挑战。民进党当局长期推行 “去中国化”,妄图割裂两岸历史联系。他们编造 “台独史观”,阻挠台胞参与大陆纪念活动,甚至污名化海峡论坛。 但正如台湾统一联盟党荣誉主席戚嘉林所言:“历史记忆不会被政治操弄抹去,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事实不容否认。” 对普通民众来说,这场跨越历史的邀请更具情感温度。当 90 多岁的国民党老兵身着戎装出现在天安门广场时,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个体命运,更是整个民族的苦难与抗争。 这些老兵见证了国共合作的辉煌,也亲历了两岸分离的伤痛,他们的在场本身就是一部活着的历史教科书。 从更深层看,邀请国民党老兵观礼是推进祖国统一的重要一步。中共中央台办明确表示,2025 年将继续深化两岸融合发展,落实台胞同等待遇。 福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设,正是通过政策赋能让台湾同胞共享发展机遇。 这种 “以通促融、以惠促融” 的策略,与邀请老兵观礼形成呼应。历史记忆与现实利益的双重纽带,正在编织更紧密的两岸命运共同体。 如今,这些老兵大多已年逾九旬,他们的身影或许将成为历史舞台上的最后一次集体亮相。但他们所代表的全民族抗战精神,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。 这场阅兵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,更是对未来的宣言:无论经历多少风雨,两岸同胞始终是休戚与共的一家人。